——“3+1+N”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系列报道(五)
为实现党史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我校各科教师依据学校《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创名校助力保定腾飞》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大抓手,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课程思政年”活动计划,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思政元素”中的“红色元素”,实现“3(思政、语文、历史)+1(艺术)+N(其他学科)”全覆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本学期已陆续推出“3+1+N”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的是刘静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荷花淀》。
“同学们,大屏幕上这个碧波荡漾,风光秀美,醉人心怀的地方,大家知道是哪里吗?”学生们自豪的齐声回答:“白洋淀!”随后,刘静老师深情的引领学生:“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大地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英勇战斗,保家卫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人民的赞歌。白洋淀,这片美丽的土地,是当时冀中地区抗日的主要战场,发生过很多动人的抗日故事。课前,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了任务,搜集整理发生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展示一下。”
由于学生们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所以个个争先恐后上台展示——雁翎队、小兵张嘎、王二小、地道战……学生们的讲述,仿佛把全体师生带回到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感受血雨腥风,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大无畏与大担当。此时,学生们对革命英雄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刘静老师带领学生适时回到文本,师生一起带着敬意去探寻白洋淀青年妇女在抗战中的成长故事,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及英雄形象。
师生一起通过月下编席、夫妻话别、探夫未遇、助夫杀敌四个片段,从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两方面对几位青年妇女的形象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并总结出白洋淀青年妇女的整体形象特点。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基本达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而且感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人物,直至今天,英雄人物的故事仍在续写。刘静老师抓住这个关键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结合当下,引导学生们根据人物形象特点仿写新冠疫情爆发之初,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前夜的“夫妻话别”。通过仿写,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再次从千千万万可敬可爱的共产党员身上感悟到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悟到了我们背后日益强大的祖国,坚定了制度自信。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本节课的最后,刘静老师以习主席寄语结尾,勉励学生们抚今追昔,勇于担当,无愧昨日的荣光,开创明天的辉煌。
刘静老师的这节语文课,以“在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为主线,学党史、念当下、思未来,层层递进,使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渗透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浑然天成,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百年党史入课堂,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在引导青年学生牢记民族来路、传承民族精神、勇担时代重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语文课教师集体备课,认真梳理语文课中的党史学习教育素材,深挖文本,精心设计教案,呈现给学生们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润物无声,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学生血脉,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