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N”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系列报道(三)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实现党史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我校各科教师依据学校《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创名校助力保定腾飞》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大抓手,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课程思政年”活动计划,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思政元素”中的“红色元素”,实现“3(思政、语文、历史)+1(艺术)+N(其他学科)”全覆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本学期已陆续推出“3+1+N”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的是刘欣老师的一节公共艺术课:油画《启航——中共一大》。让我们在刘欣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探寻这幅美术经典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
油画作品《启航——中共一大》是2009年由何红舟、黄发祥两位作者共同创作的,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历史瞬间......随着刘欣老师的讲述,学生们通过两个小短片了解了相关的历史背景。短片中,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那场突如其来的危险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临危不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本节课就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渐入佳境。
“面对危险,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不畏艰难,临危不惧。”“不忘初心,坚持理想。”
“画作中是如何表现危险的?”
“铺天盖地的乌云预示着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船舷处波涛层层叠叠,说明当时风急浪大。”
“为什么画作背景的天色一半是阴云密布,一半是阳光穿透乌云?”
学生们踊跃抢答:“是曙光,是希望。”“因为那个年代是黑暗的,而中国共产党将会带领人民走向光明。”
“为什么画家选择上船的瞬间?”
“因为上船时昂首挺胸的姿态更能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
“为什么构图运用了波浪线?”
“有风有浪,晃动船身,波浪线使画面静中有动。”“寓意着革命道路是曲折的。”“体现出革命不断的像波浪一样由低谷走向高峰。”
“画是无声的,但同学们能不能调动五官,来说一说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似乎听到了风在咆哮,水在低吼,而一颗颗火热的心在强有力地跳动。”
在一问一答中,刘老师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认知规律和特点,带领学生运用绘画中的暗喻手法展开讨论,从背景的天色到湖水的波涛,再到人物的神态,层层深入的剖析,师生共同领略了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历史画卷。
接下来,刘老师从色彩和光影两个更加专业的角度带领学生鉴赏这幅画作,在写实和写意中帮助学生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在当时急剧多变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的那份坚定和沉稳。
中共一大会议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两位作者又是依据什么创作出了这样的经典之作呢?鉴赏之后,刘老师将这两位画家多次到实地调研,绘制小稿,在创作一度陷入僵局,所创作的人物形象受到质疑的情况下,废寝忘食地修改画稿,用“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激励自己,将个人体验与国家记忆、民族记忆融合在一起,精心设计每一个别具匠心的细节,只为成就一幅经典美术作品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自然带入,帮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将思政教育落到了实处。
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我校公共艺术课教师将近现代的美术佳作融入课堂,深入挖掘美术经典作品中的党史知识,将美育教育与党史知识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静心思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