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N”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系列报道(四)
为实现党史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我校各科教师依据学校《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创名校助力保定腾飞》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大抓手,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课程思政年”活动计划,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思政元素”中的“红色元素”,实现“3(思政、语文、历史)+1(艺术)+N(其他学科)”全覆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本学期已陆续推出“3+1+N”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建筑艺术部王香会老师的思政课堂《坚定信念跟党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之路,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历经磨难终于站了起来,而今又大跨步走在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上。回首百年征程,我们更应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一段慷慨激昂的开场白之后,王老师的思政课堂开始了——了解一个人物、观看一段剧目、学唱一首歌曲、明白一个道理,王老师通过“四个一”环节,引领学生们坚定信念跟党走。
了解一个人物——李大钊
105年前,一篇雄文,作于海外,震动全国,洋洋万言,振奋青年斗志,唤醒青春中华……
通过观看视频《阔别105年李大钊的“青春”别来无恙》,带领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走近党史创史人之一李大钊。1913年,李大钊“承朋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1916年春,李大钊写下《青春》一文——“要把青春之力投入到中国的再生事业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观看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李大钊再造青春之中华的梦想,以及他作为《新青年》的重要撰稿人,对五四时期青年一代的巨大影响。
“春日载阳,东风解冻,无尽盛放,在天之涯……”学生们被视频所感染,随之高声传唱《青春》,爱国热情油然而生……
★观看一段剧目——《觉醒年代》节选
王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觉醒年代》第四十集片段:李大钊冒险将受到警察缉捕的陈独秀送出北京,一路上,灾民们悲惨的生活让两位革命者深受触动,痛哭流涕,立志要建立一个用马克思学说武装起来的、可以把中国引向光明,让中国人能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庄严宣誓——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愿意奋斗终生!
这段精彩的片段,打动着学生的心灵,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之情。此时,王老师适时布置作业——完整的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学史力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学唱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我们在时代的春风里,春风催我永开拓,我们在灿烂阳光下,跟着共产党建设大中国!
从中共一大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岗山、瑞金中央苏区旧址、遵义会议会址、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到开国大典的礼炮、回归盛典的升旗、世纪大检阅,到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再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一首歌唱出了新中国的百年巨变,唱出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
青春同心、永跟党走。在灿烂阳光下,优美旋律回荡在教室里,爱国热情种在学生们的心田里!
★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了解一个人物、观看一段剧目、学唱一首歌,我们感叹于王香会老师的巧妙设计,润物无声、水到渠成。此时,学生们已然心潮澎湃,王老师趁热打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课堂小结引领学生坚定跟着共产党建设大中国的理想信念,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奉献!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思政课是重要载体之一。我校思政课教师深知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改革创新结合起来,用活动、体验式教学,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引领,让思政课的底色更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