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协作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赛项全国总决赛,在安徽省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33所职业院校的40支代表队参加此次大赛。
现场,参赛选手需在4个小时内完成轨迹画图模块、电机分拣及装配模块、协作机器人2D视觉和算法整合模块等一系列设计,实现智能自动下单,高度贴合实际生产需求。保定技师学院实训中心两位教师认真钻研,刻苦训练,不断突破自我,最终获国赛一等奖。
这是该校坚持中德合作办学模式和办学成果转换的体现,也是我市职教教师队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结果。
比赛让社会和更多企业看到了职业教育的“闪光点”。目前该校已有13名学生入职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赴德国参与协作机器人生产线的编程与调试工作。在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上,保定技师学院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开发与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及保定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建设有利时机,扩资源、提层次、优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推动保定职业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暑期,保定市职教中心、保定市第二职业中学、保定市理工中专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走进河北省厚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部实地参观,并参加由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公司三方组织的面试,这是我市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的一次创新实验。近三年,我市职教系统累计撤销48个同质专业,新增40个新兴专业,形成了阜平汽车、安国中药、曲阳雕刻等一批骨干专业群,建成省级骨干特色专业60个。
我市始终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引导职业院校紧扣“7+18+N”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优化专业设置,深耕生命健康、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现代旅游服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都市农业等7大产业领域,打造与产业链、产业集群共生共长的专业集群架构,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努力构建“一校一群兴一业”发展格局,从而有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与教育链“四链融合”,实现了全市18条重点产业链职业院校专业开设全覆盖。
11月9日,保定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携手英国汽车工业学会(IMI),签署“建设国际新能源考评与认证中心”合作项目备忘录。这也是我市中职学校首次签约实质性国际合作项目,有力推动我市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汽车行业国际标准本土化,全面增强职业教育对汽车行业的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为探索实体化运作有效途径,我市组建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保定市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驻保高校牵头成立或加入了8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了服务联合体建设的实体公司,推动更高水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市职业院校与689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重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构建招生与招工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校企联动、双元育人模式日渐成熟。
冬日的保定市职教园区一派火热景象,园区内,中德实训基地培训中心楼主体结构刚刚封顶。“本组建筑由实训中心楼、产教中心楼、创新中心楼、培训学院楼组成,以后产教融合的新型企业可以在园区直接落户,打通用工与技术创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市职教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以创新促创造,打造产教融合载体新标杆,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市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全市首批已认定30家企业,其中入选省级19家,计划2024年产教融合型企业达到100家。同时,出台《保定市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行动方案》,推进科教融汇,将研发融入产业群,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体系。目前,全市拥有产学研创新平台30家、工程研究中心8家,高校与社会资本共建企业2家。
驻保高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全方位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
华北电力大学与河北农业大学承办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开展能源电力培训和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培训;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吞武里商业学院、立中集团新泰车轮有限公司合作创建祖冲之学院;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分别与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相关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河北农业大学与晨光生物集团在赞比亚共建中赞联合实验室和“中赞现代农业园区”。
保定职业教育正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促进中外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之一。
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精心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保定样板”愈发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