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还没有相应信息!
朗读者--知之深爱之切节选
2017/10/10
收藏此页】【关闭
关键字:朗读

点击倾听:知之深爱之切节选

 

朗读者:安娜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里,我想向我的青年朋友们谈谈我的第二故乡——正定。

先辈——前赴后继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但表现为对她的河山、民族、历史、文化难割难舍的依恋之情,还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命运前途的倾心关注,并甘愿为祖国和家乡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一掷热血的献身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最忠诚的爱国者。

正定第一批党的工作者为了家乡和祖国的自由解放事业,前赴后继,一仆百起,他们是正定人民的优秀儿女,家乡的土地浸透了这些爱国志士的热血。尹玉峰、郝清玉同志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尹玉峰,正定周通人,1924年入党,是正定党的第一任县委书记,直至1928年逝世。郝清玉十四岁便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很快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24年回到家乡,与尹玉峰等同志一起,为筹建正定党的组织付出了巨大心血。1925年夏,英、日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尹玉峰、郝清玉等同志领导成立了“正定各界沪案后援会”,动员正定人民节衣缩食,援助上海被害工人家属,并领导群众集会,学生罢课,在正定掀起了反帝风暴。

1926年6月,他们又领导了著名的正定农民暴动。当时军阀巧立名目,预征三年的钱粮并附加“讨赤捐”,激起全县人民不满。中共正定县委决定,领导农民暴动。旧历5月17日是正定县赶城隍庙会的日子,方圆几十里的万余名群众汇集城内,上午十点多钟,在当时的戏楼广场上,只见有人把红布白字的“正定县农民反对讨赤捐大请愿”的大旗一举,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高举着大刀、长矛和铁锨,浩浩荡荡向县公署冲去。少年时代练过武术的郝清玉同志一直站在队伍的最前列,他率领群众冲进府衙大堂,举起三节鞭砸碎了大堂的屏风,吓坏了一班大小衙役。县知事在群众的压力下,被迫写下了废除“讨赤捐”、“缓征钱粮”的字据,并晓喻全县。这次暴动打击了奉军的气焰,培养、锻炼了正定党的干部,为争取新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感    悟

安  娜

《知之深爱之切》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共37篇,附录了习近平同志离开正定后撰写的三篇回忆文章和当年《人民日报》等报刊刊登的三篇新闻通讯。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正定、对河北的关心关怀和深厚情感,让我们很受教育,深受鼓舞。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跑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那时县委、县政府的大门是敞开的,许多老农背着粪筐就进来了。习近平经常让县委干部走上街头搞随机问卷调查,有时他还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坐在那里听取群众意见。后来,正定形成的许多文件和重大决策都跟这些调研有关。

习近平同志生活作风艰苦朴素。 晴天晒出的褥子打着五颜六色的补丁,身上盖的也是一床旧军被;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的大锅饭,端着碗与大家拉家常;骑着自行车到各地了解情况,生活上不讲档次,与群众融为一体,和百姓打成一片。

习近平同志求贤若渴,在正定大念人才经,任人唯贤、唯才、唯德,遇到德才兼备之人,必求之于门下,正定至今流传习近平同志扯开嗓门喊人才的故事。他还亲自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吸引各类人才257人,为发展正定经济奠定人力基础。 我们有些老同志习惯于纵着比,回头看,数自己的脚印,沾沾自喜自己的变化。回头看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向前看,向自己的左右看,要横着比,比比国内的先进水平,比比世界的先进水平习近平同志的话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怕担风险,还没抬腿就怕摔跟头,那就寸步难行,什么事也干不成;但他也强调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注意在实践中摸索和把握商品生产的规律性,尊重规律,因势利导。概括说就是,敢字当头,步子稳妥,尊重规律。这种担当与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早在正定时,习近平就曾身体力行。 你在前面走,人家在背后戳脊梁骨,还谈什么以党风带民风呢?因此,习近平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不是软任务,而是硬任务,非下力气抓好不可。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党的原则,敢于抵制、纠正不良倾向和歪风邪气,遇事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负责。要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习近平同志一心为民,百姓爱戴。正定人民不会忘记他,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

习近平同志正是用他自己的工作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作风课,我们应认真对照,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高、新、实上下功夫,做到带头学、带头干、带头督促落实,在学、悟、行中砥砺身心。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活动,从基层工作实际出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真正实现为民办实事,为民干好事,把学习教育的过程变为凝聚人心、奋发实干的过程,为建设幸福正定美丽正定增砖添瓦。为正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版权所有©保定市职教中心©制作:计算机信息中心©联系电话:0312-3027053
地址:保定市百花东路515号 邮政编码:071000
电子邮箱:bdzjzx@bdzj.com.cn

冀公网安备 13060202000950号

经营许可证号:冀ICP备180169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