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还没有相应信息!
党员征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017/10/10
收藏此页】【关闭
关键字:特色社会主义

保定市职教中心教师  赵伟娟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这个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的问题,由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给予了准确的回答。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建国初期,我国最大的国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但是处于社会主义的最初期阶段,也就是最落后的社会主义阶段,中国之所以是最落后的社会主义阶段,就要从中国的历史着眼。

回顾我国历史,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农民、封建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族资产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运动、变法和革命都没有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要面临恢复经济,人口众多,生活质量低下,农业占很大比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很大。在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大,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比重远远落后等的各种问题。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根本走不通,中国处于贫困时期,历史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能解决中国的绝大部分群众的吃饭问题,不能使大家都富裕起来,所以我们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国情,所以我们要根据我国实际国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通过几代领导人摸索,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实践成果和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我国人民的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华民族开始在伟大复兴道路上摸索前行,就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具有指导性意义,好多方针政策的制定要参考马克思主义,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地质地域的区别,复杂的人文和信仰特征,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代和地域的特点,具体问题就要具体解决,中国要想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不断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中国特色

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创新,适合中国发展,是因为它的理论体系中许多理论都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迅速发展,并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理论,不仅解决了中国的遗留问题,剥削和贫富两极分化,而且提出共同富裕,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毛泽东思想,符合党和国家执政理念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面的改革,我国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政策,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发展相结合,我国在社会上迅速崛起,建立了中国在社会上的国际影响力和形象,国家实力和国家软硬实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创新型的社会主义。这突出表现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采取完全不同的体制。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中都时时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所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制定的。

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根本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民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胡锦涛同志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都明确的指明了,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不是某个人,某些人,而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一切人,人的意思就是人民,全国人民。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国人民为本,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邓小平理论指出,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标准之一[2]。可见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生活问题牵挂着国家领导人的心,是党各项工作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在,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各项理论和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而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抗战时期,共产党就是联系一切群众,走群众路线,从而取得了抗日战争,夺权政权战争的胜利,所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还是要紧紧联系群众,紧紧围绕在群众身边,才会带领全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党和国家的以人为本的宗旨。

二.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从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十二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了30多年了,在这30年来,中国国内国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国际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极大的提高,人民初步走上了小康社会,国家走在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前列。历史和实践证明,我国应该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像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上指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1]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想走好,走的稳,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成功,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来就包括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封建,反剥削,推翻封建社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全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完成。

(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切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立足国情,把握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证明,党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时候;反之,脱离实际解决问题,党和国家就会收到挫折和损失。

(三)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为中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生活,文化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和航天事业也不断创新,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中国一步一步走上富强,迎来了中国发展史上的发展鼎盛时期。

(四)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4]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社会和谐能够保障国家昌盛,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稳定,民族和谐共处,能够保障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取得成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就是以人为本,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首位,这样的道路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三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几代领导人,立足中国历史和国情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道路上摸索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中国的历史让中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中国的现实国情比较复杂,刚经历战争,国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动荡,和世界上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综合实力相差悬殊。立足国情,我们党和国家开始倡导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三代领导人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开创和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上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江泽民坚持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几代领导人对中国前进方向的摸索和推进,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的成就和影响是非常大的,给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稳定,民生都带来了质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的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版权所有©保定市职教中心©制作:计算机信息中心©联系电话:0312-3027053
地址:保定市百花东路515号 邮政编码:071000
电子邮箱:bdzjzx@bdzj.com.cn

冀公网安备 13060202000950号

经营许可证号:冀ICP备18016930号-1